农药登记证号:PD20082002 |
登记证持有人:山东潍坊双星农药有限公司 |
农药名称:代森锰锌 |
剂型:可湿性粉剂 |
毒性及其标识:
|
有效成分及其含量:
代森锰锌70%
|
使用范围和使用方法:
作物/场所 |
防治对象 |
用药量(制剂量/亩) |
施用方式 |
柑橘树 |
炭疽病 |
350-525倍液 |
喷雾 |
柑橘树 |
疮痂病 |
350-525倍液 |
喷雾 |
梨树 |
黑星病 |
437.5-875倍液 |
喷雾 |
番茄 |
早疫病 |
171-229克/亩 |
喷雾 |
苹果树 |
斑点落叶病 |
437.5-700倍液 |
喷雾 |
苹果树 |
炭疽病 |
437.5-700倍液 |
喷雾 |
苹果树 |
轮纹病 |
437.5-700倍液 |
喷雾 |
荔枝树 |
霜疫霉病 |
350-525倍液 |
/ |
葡萄 |
白腐病 |
437.5-700倍液 |
喷雾 |
葡萄 |
霜霉病 |
437.5-700倍液 |
喷雾 |
葡萄 |
黑痘病 |
437.5-700倍液 |
喷雾 |
西瓜 |
炭疽病 |
148-240克/亩 |
喷雾 |
|
使用技术要求:
本品在番茄早疫病发生初期用药,注意喷雾均匀,视病害发生情况,每7天施药一次,可连续施药2-3次。苹果树:斑点落叶病、轮纹病、炭疽病:1. 春梢期: 苹果落花后连喷2-3次本品,用于防治苹果三大主要病害,可套袋生产高档果。 2. 秋梢期使用1次本品或成熟着色期喷1次本品。柑桔树:疮痂病、炭疽病、1. 在春芽2-3毫米、花谢2/3及幼果期各喷一次本品。 2. 7-8月喷1次本品。 3. 9-10月喷1次本品,减少收果前因果柄炭疽病引起的落果,提高果面光洁度,促进着色,增加甜度。梨树:黑星病:梨树落花后幼叶、幼果期至套袋前应连喷2-3次本品进行保护,可套袋, 果实膨大到成熟采收期, 应喷1次。葡萄:霜霉病、白腐病、黑痘病:萌芽后开始喷本品。多雨季节每5-7天喷药一次,少雨季节每10天喷药一次,连续使用本品既可有效防治多种病害,又可促进葡萄叶、果的生长发育,提高葡萄品质。南方地区雨水多,病害重,应适当增加使用次数,注意抢晴喷药和雨前喷药,以防为主。荔枝树:霜疫霉病:该病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,侵染时间短,发病快,应以预防为主。在始花期、幼果期各喷1次本品。转色期是该病的发生高峰期,需再喷1次本品,注意抢晴喷药和雨前喷药。
|
产品性能:
代森锰锌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广谱的保护性杀菌剂,其主要杀菌机理是抑制
菌体内丙酮酸的氧化,从而破坏病菌的生理代谢途径,抑制病菌生长、繁殖,达到保护作物的目的。
|
注意事项: 1.本品适用效果与喷药质量密切相关,配药时要搅拌均匀; 喷雾均匀周到。 2. 喷药要及时, 在发病前和发病初期喷药,病菌主要借雨水萌发侵染,雨前喷药防病效果好,本品耐雨水冲刷,可在雨前喷用。 3. 根据病发情况、作物生长发育情况、天气等因素决定用药次数并掌握好喷药间隔期。高温多雨湿度大时,作物易感病,喷药间隔期应缩短,每7-10天喷一次,干旱少雨时,喷药间隔期可适当延长。 4. 使用本品时应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及用具(见图形标识),避免吸入药粉或药液。施药期间不可吃东西和饮水。施药后应及时洗手和洗脸。 5.本品对鱼类有中等毒性,应远离水产养殖区施药,禁止在河塘等水体清洗施药器具,不要污染水体,应避免药液流入湖泊,河流或鱼塘中污染水源。 6.用过的容器应妥善处理,不可做他用,也不可随意丢弃。 7.本产品符合标签说明,请严格按照标签说明使用。 8. 安全间隔期(采收前间期)及每季最多用药次数:苹果树:10天,每季最多用药3次;柑桔树:14天;梨树:10天,3次;葡萄:28天;荔枝树:10天,3 次;西瓜:21天,3次;番茄:15天,3次。9.在夏季高温时,避免在瓜类上连续使用,以免发生药害。10.不得与碱性药剂及含铜药剂混用。 |
中毒急救措施: 中毒症状:按标签推荐方法使用,无典型中毒症状。一旦发生中毒,请对症治疗。中毒急救: 1.用药时如果感觉不适,立即停止工作,采取急救措施,并携此标签送医就诊。 2.皮肤接触:立即脱掉被污染的衣物,用肥皂和大量清水彻底清洗受污染的皮肤。 3.眼睛溅药:立即将眼睑翻开,用清水冲洗10-15分钟,再请医生诊治。 4.发生吸入:立即将吸入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,请医生诊治。 5.误服:请勿引吐,立即携带标签,送医就诊。紧急医疗措施:使用医用活性炭洗胃,洗胃时应防止胃洗出物进入呼吸道。注意:对昏迷病人,切勿经口喂入任何东西或引吐。 6.解毒剂:无专用解毒剂,对症治疗。 |
储存和运输方法: 包装件应贮存在通风、干燥的库房中,堆码方式应搬运方便,并符合安全要求。置于儿童触及不到之处,并加锁。严防潮湿和日晒,不得与食品、粮食、饮料、饲料等同贮同运,远离儿童和水源。 |
质量保证期:2年 |
备注:
|
核准日期:
2010-01-04
|
重新核准日期:
/
|